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月影无痕博客

月上柳梢头 影随幽径后 无风花尤落 痕留露中香

 
 
 

日志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让中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2016-01-18 23:02:34|  分类: 教学论文(原创)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让中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使其在阅读中获得自主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倡导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文本,领悟文本,从而提

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自主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积累性阅读

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那么,语文教师该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对读本的选择有自主权,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有自主性。可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不喜欢阅读。其原因是教师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用参考书上的答案代替学生的思考,用理性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性体验,牵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培养的学生,怎么可能喜欢阅读呢?教师在学生进入文本之前必须对文本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精心设计“主问题”,巧妙的进行提问,以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新、欣赏”。一定要给出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充分尊重他们独特的感悟,欣赏他们新异的自我发现,让每一位学生进入阅读,让书籍成为孩子个性流淌的乐园。

    培养自主性阅读,要注意培养学生领悟文本语言的习惯,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读者则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要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付诸语言文字;读者要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而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领悟文本的语言,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领悟文本,与作者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在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接受、领悟、吸收、获取文本的情感内涵和智慧,而且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对文本进行怀疑、批判、升华、创造,最终实现阅读主体自我超越。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的个性化阅读批注就是构建了一种自主阅读的模式。阅读中学生可以随时拿起笔,随处圈点,自由批注,写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去掉了条条框框,清规戒律的阅读,深得学生的喜爱,他们在读书时无拘无束,快乐无比。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质疑——讨论的过程中会生发许多奇思妙问,产生许多创造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美词、佳句、精段、结构、技巧、手法、含义、主题、情感等去领会,去涵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语言中,以重组课堂生成性资源。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要求学生不但注意声音的高低、停连、轻重、快慢,更要追求“声情统一”,把声音形式统一到自我理解与感悟上。同时注意体味文本的语言特点,深入体会文本的思想,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让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感受、审美经验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阅读作品时,阅读的感受和欣赏体验也就有所不同。人们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就形象地说明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决不能将自己的感受强行灌输给学生,应该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达到忧作者之所忧,喜作者之所喜。这样才能入于书又出于书,学于书而不拘泥于书。

  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消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可以说,作家如果离开了想象,就无文学创作可言。

    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有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应放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了人格品质。总之,学生的各种能力在阅读中得到和谐发展。学生因阅读而精神起来,因阅读而充实起来。阅读也就成了真正的教育。

三、学会积累性阅读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生活即语文,处处有阅读。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接受、领悟、吸收、获取文本的情感内涵和知识智慧,而且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对文本进行怀疑、批判、升华、创造,才能最终实现阅读主体的自我超越。

学生学习每一个文本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我从文中学到了什么?受到了哪些教育?哪些启发?课后阅读时怎样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的同时,引导学生反思,以实现课内向课外的知识迁移,提升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注重培养学生积累阅读时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又指出“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新课标读本也表现出了对“积累”的重视。积累、背诵的要求从七年级上册一直贯穿到九年级下册,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可谓洋洋万言。新设置的“诵读欣赏”“专题”“名著推荐阅读”等板块就是重视积累的最好体现。而教材中的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突现了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实践性,拓宽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空间,是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的重要途径。积累阅读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以古人为例,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想“金榜题名”就必须将《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等四十多万字的书全部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及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典籍等。由模仿到积累到训练、自悟,老老实实的读、抄、默、背,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几年之后,腹中渐富,直至成名成家。

古往今来,许多先贤圣人皆如此,从“背”中起步,从“积累”而逐步走向辉煌。古代文人墨客,文思泉涌,出口成章,都在于平时的多读多背。当代文学家郭沫若四五岁即能背《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茅盾先生因能背《红楼梦》赢得友人一桌酒席;巴金也说:“我仍然得感谢我那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熟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真正的启蒙老师。”他们之所以能写出划时代的扛鼎之作,与他们青少年时代的多读多背有着很大关系。在阅读教学时,除了文本规定要背的作品以外,其他作品中优美的段落,精彩的语句也需要背诵。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要有积累的意识。”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记忆,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在头脑中积累一定数量的精华篇章,就不能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哥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阅读时,学生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的作者交谈,自由地放飞思想,流淌个性。在一个和谐、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阅读,学生吸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精神,使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发展。所以,阅读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心灵鸡汤”。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支柱,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只有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论这张
 
阅读(7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