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会同县林城镇中学 黄春华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但对于骈体文接触不多,还不能感受到骈体文的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等特点。特别是我校是全县最大的农村最生中学,其中八年级有十个班近700人,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厌学现象严重。所以应把骈体文的独特韵味作为本文教学的突破口,教给学生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的“阅读法”,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诵读”中体会文章韵味,在“译读”中疏通疑难词句,在“品读”中感受作者情怀。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中,文本的美,作者所有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也就能自己慢慢“品”出“味道”。从而让他们喜欢上文言文,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这篇文章的难度在于理解文中所呈现的作者的高雅志趣和高洁情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在吟哦讽诵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 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 美点寻踪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示范朗读、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像一条历史的长河,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用“天下独绝”之笔,描述了富春江“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之美,全文仅一百四十四字,但字字珠玑,给后人描绘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卷。
二、厚积薄发
1、骈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其特点是辞藻华丽、典故详实、音节铿锵、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俪文”。
2、吴均体:短小精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合作阅读,初游富春江
1.欣赏一组美画。播放有关富春江山水的美丽画面(配乐),渲染气氛,激情导人。
2.诵读一篇美文。多形式、多角度地读课文:①学生自由朗读;②指点学生单读,师生共同点评;③教师配乐范读;④学生配乐齐读。
①教师配乐配画面朗渎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缥碧 急湍 轩邈 泠泠 戾天 鸢飞 经纶 横柯
②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5)根据注释,试着翻译课文,有疑问的问题,用笔圈出来。
(6)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部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无法解决的问题。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3.描绘一幅美景。请同学们用描述性的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从文感悟到了什么?②你从文中听到了什么?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四、效果检测
解释下面句子中红色的字。
1、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 名词作动词
2、负势竞上 向上延伸 名词作动词
3、互相轩邈 向高处远处伸展 形容词作动词
4、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有寒意形容词作动词
5、横柯上蔽 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五、吟哦讽诵,遍游富春江
(一)、欣赏美图,吟哦讽诵,争当背诵冠军。
(二)、慧眼识金,描写方法我最懂:
1、本文中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多种角度来精细地刻画富春江的美丽景色,这对于我们写景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试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共采用了哪些角度写景。
(1)视听结合(2)动静结合(3)正侧面描写结合(4)多种修辞手法结合 (三)、书旅途中所见所闻
元思,来到这里,你可以看见……
元思,来到这里,你可以听见……
选用原文语句用现代汉语说一说。
生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生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四)、书旅途中所感
元思,来到这里,你可以感悟……
选用原文语句,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出身寒微,学以致才,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仕途不畅,曾撰写《齐春秋》,忠于史实,被梁武帝焚书罢官,并斥“吴均不均 ”。不久,奉诏修《通史》未成而卒。
——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六、美文共读 ,余音绕梁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七、岁月悠悠,今日富春江
1、对比阅读《答谢中中书》和《与朱元思书》,从内容、写法、情感三方面进行比较,试分析两文的异同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山水者,乃作者心中之山水也,从作者笔下的文字山水中,你发现了怎么一颗心?如果,这是一封朱元思给吴均的回信,请你把信中的句子补写完整。
叔庠兄台,书中富春山水奇绝,令人陶醉,山寄情,吾亦从中体悟兄台于( )之留恋,于( )之鄙弃,于( )之厌倦,叹服于你志趣之高雅、情怀之高洁!吾辈不幸,身处乱世,纵情山水、避世退隐亦吾等文人之奢望。然吾又何其幸哉,得兄台之书,于文字间一品奇山异水,一览闲情雅致!
2、下面这一组图片也是拍自富春江边,看了之后,请写一句呼吁人们保护富春江的标语。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一朝废水流,他日变荒村。
不是漓江,胜似漓江,不是染缸,将成染缸。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
评论